他们将在地狱偿还血债星火牛,其余都不重要!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近期,国产影片《南京照相馆》陆续登陆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银幕,当1937年南京那人间炼狱般的画面重现,无数外国观众身体颤抖,哽咽难言,内心震撼。
许多人活到中年,只知道纳粹集中营的残酷,却从未了解南京曾有三十万冤魂在日军屠刀下哀嚎。值得庆幸的是,总有人不愿让真相被埋没。当一位来自洛杉矶的外国人了解到南京的这段血泪史后,做出了令无数中国人感动落泪的举动。
图片取材于网络
一、那个美国人,做了什么?
这个暑期档,《南京照相馆》无疑是最大“黑马”,上映仅26天,票房便突破26亿元,电影院内此起彼伏的啜泣声,胜过任何广告宣传。
图片取材于网络
国人都清楚,这部电影并非虚构的“苦情剧”,每一个画面、每一段情节,都源自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留下的真实影像。导演没有使用炫技手法,而是用最朴实的镜头,将那段“不敢忘、不能忘”的历史,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图片取材于网络
《南京照相馆》不仅在国内引发观影热潮,也吸引了全球关注。当电影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地上映后,掀起强烈反响。许多外国人原本只是抱着“看一部中国电影”的心态走进影院,却带着“被历史重击”的震撼离开。洛杉矶的吉米,就是其中一员。
图片取材于网络
当银幕上出现南京城被战火摧毁的场景,出现日军肆意屠杀平民的画面,出现手无寸铁的百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身影时,吉米意识到:在亚洲,在南京,还存在一段被世人忽视的历史。那些人的眼泪和尖叫,不是表演,而是真实经历地狱。
图片取材于网络
电影落幕,但吉米内心久久无法平静,甚至彻夜难眠。他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也应当做些什么。
他从多个渠道搜集了南京大屠杀的老照片,制作成一块大型展板,随后抱着这块沉重的展板,站在洛杉矶最繁华的星光大道上。
图片取材于网络
他的举动很快引起路人注意,有人匆匆一瞥便离开,有人驻足凝视星火牛,皱眉一张张看,还有人写下“铭记历史、珍视和平”。
图片取材于网络
一位美国男子看着照片,不禁叹息,并说:“你知道最荒谬的是什么吗?我从未听说过这段历史。遗憾的是,它从未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
图片取材于网络
还有一位姑娘,手里拿着刚买的寿司,原本笑着与朋友交谈,看到展板上的照片后笑容瞬间凝固,接着蹲在地上干呕,她哭着说自己太无知了。最后她把手中的寿司送给了路人。
图片取材于网络
人群逐渐聚集,吉米始终耐心地站在原地。有人提问,他就耐心讲述;无人问津,他便抱着展板,仿佛捧着三十万冤魂。他展示这些,不是为了煽动仇恨,而是希望更多人明白,和平不是天生的,而是用无数生命换来的。
图片取材于网络
回顾多年来揭露历史真相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却始终有人坚持前行,哪怕面临威胁,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二、历史真相,不应被掩盖
提到为南京大屠杀真相奔走的人,无法绕开张纯如。这位华裔女性,为撰写《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走遍世界各地档案馆,采访幸存者,甚至因接触大量残酷史料而患上严重抑郁症。
图片取材于网络
但她从未放弃,坚持将那段被掩盖的历史,一字一句记录下来,让西方人首次认识到“南京”二字背后的沉重意义。后来,张纯如在36岁时选择结束生命,但她留下的著作至今仍是西方了解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资料。她用自己的力量,在真相与遗忘之间筑起了一道屏障。
图片取材于网络
如今,除了中国人,越来越多国际友人加入“铭记真相”的行列。埃文凯尔冒着生命危险将记录侵华日军罪行的照片相册交给中国。
图片取材于网络
马库斯、士杰、松松不仅将618张记录日军侵华罪证的历史照片无偿捐赠给中国,还计划带着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和史料,前往日本、美国、欧洲等地举办展览,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图片取材于网络
再看《南京照相馆》剧组,从导演到演员,无人将这部电影视为“赚钱工具”。导演为了还原1937年的南京街景,带领团队查阅上百份文献,甚至按比例复原当年的街道。
图片取材于网络
演员们为了贴近角色,采访幸存者,倾听他们讲述亲人被害的故事。拍摄时常常情绪失控,哭到无法说出台词。即使是群众演员,也顶着风险认真拍摄,只为呈现最真实的效果。
图片取材于网络
或许有人会问: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反复提及这段历史?为什么揭露真相的道路如此艰难,却仍有人不断前行?
图片取材于网络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三十万冤魂不能白白牺牲。那些在1937年南京城里被杀害的老人、孩子、妇女,不是“历史数字”,是曾经鲜活的生命。但在日军的残暴屠刀下,他们的生命被剥夺,尊严被践踏。如果人们忘记了,那才是对他们最大的背叛。
图片取材于网络
因为和平,不是天生的。张纯如写下的每一个字,埃文凯尔、马库斯等人公布的照片,吉米在星光大道上举起的展板,都在提醒世人:今天的和平,是用过去的血泪换来的。如果人们遗忘日军曾在南京犯下的暴行,遗忘战争的残酷,就可能让历史重演,让更多人陷入苦难。
图片取材于网络
更因为,真相不应被掩盖。有些国家总试图将南京大屠杀从历史中抹去,用“美化侵略”的谎言欺骗世人。但真相不是橡皮泥,无法随意捏造。
笔者认为
未来或许还会有人质疑“为何要铭记过去”,还会有人试图掩盖真相。但只要还有像张纯如、埃文凯尔、马库斯、吉米这样的人,只要还有愿意走进影院观看《南京照相馆》的人,只要还有“不敢忘、不能忘”的人,南京1937年的真相,就永远不会沉没。
图片取材于网络
有些债,人间无法偿还,只能在地狱清算;有些历史,今天不记,明天就可能被篡改;有些伤痛,自己不守护,就没人会替你心疼。南京的三十万冤魂,等待我们替他们见证和平,替他们守住真相——这,就是我们必须铭记的理由。
参考资料:抖音博主【毒角SHOW】发布视频 中国青年报:2025年8月18日《2025暑期档总票房破100亿,《南京照相馆》票房第一》 中国日报网:2025年8月13日《美国观众:<南京照相馆>让我们同感痛楚》
弘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