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广州市书法家协会指导牛股远期策略,广州人民艺术中心、越秀区文联联合主办的“致敬经典”越秀区首届书法篆刻临摹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开幕。
临摹经典作为研习书法篆刻的必经之路,是通向传统深处、与往昔大师心神交汇的桥梁。通过潜心临摹经典碑帖,学习者得以亲炙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深刻领悟书法篆刻艺术中所蕴藏的深厚文化与审美精髓。
据介绍,本次展览共展出了越秀区首届书法篆刻临摹大赛评选的26件优秀作品和100件入展作品,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以及篆刻艺术,取法广泛而经典。从先秦的金文大篆,到秦汉的古朴隶书,从魏晋的飘逸行草,到唐宋的严谨楷书,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精准再现,着力于对笔法的敬畏、对结构的考究、对气韵的追求,引导大众回归经典,提高书法审美水平。
牛股远期策略
“前期,我们收集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共计967件,并进行评选。希望通过这些作品展现时代万千气象、彰显中华文明之美,以临摹经典书法书帖为支点,唤醒大众对‘经典’的向往与追寻,让一撇一捺之间所蕴含的中国精神熠熠生辉。我们更加希望,通过本次‘致敬经典’,以书法为文化符号,依托经典作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期待展览让更多观众爱上书法。”越秀区文联主席阮雄说道。
“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让不同年龄的书写者在临摹中对话古人,将经典的种子播撒在教育的沃土上。”越秀区书协主席邓国生也强调了临摹经典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据了解,本次展览中的一幅篆书作品与越秀息息相关,名为《南越文帝九年句鑃》,来自特邀嘉宾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书委员会副主任陈凯。该作品的灵感源于南越王博物院王墓东耳室出土的8件勾鑃中的阴刻篆文“文帝九年 乐府工造”。与一般的篆书作品略有不同,该编钟上的篆书字形偏方,已经出现棱角,除了拓印刻板的因素外,也体现了当时字形向汉隶书转变的文化思潮。由此可见,书法艺术不仅仅是书写的技艺,更是浓厚文化的传承与美学的表达,体现着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文化精神追求。对其进行临摹,也是一次古今对话,有助于传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越秀区作为广府文化发祥地与岭南文化的重要中心,历来是岭南书法艺术薪火相传的重地。广州市书协主席梁晓庄表示,越秀区作为广府文化核心,一直是岭南书法传承的重镇。此次临摹展回归经典,正本清源,对大众书法审美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本次“越秀区首届书法篆刻临摹展”的举办,不仅是对传统笔墨精神的回归与致敬,更是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书法面向大众传播的一次创新实践。
据悉,展览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3号馆和14号馆展出,将持续开放至9月16日,期间还将举办书法体验和临摹研讨等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验与经典对话的艺术之旅。
南方+记者 马艺天牛股远期策略
弘益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